首页中心概况新闻公告人才团队研究成果人才培养政策文件共享平台合作交流联系我们
新闻公告
 中心新闻 
 通知公告 
 协同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公告>>协同动态>>正文
 

沈阳鼓风机集团-大连理工大学研究院文件

会议纪要

会议:沈鼓-大工研究院院长办公会会议

时间:2013年8月23日

地点:沈鼓-大工研究院会议室

2013年8月23日,在沈鼓-大工研究院会议室召开了院长办公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

沈鼓集团:

苏永强 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沈鼓-大工研究院院长

王学军 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沈鼓-大工研究院副院长

刘向东 集团副总经理/工艺部部长

姜大任 集团科技管理部部长

刘长胜 集团研究院总工程师

李耀祖 透平公司设计院常务副院长

牛红军 核电公司设计部部长

律国军 沈鼓-大工研究院院长助理

于世新 沈鼓-大工研究院院长助理

陈福芳 集团高级技术顾问/教授级高工

大连理工大学:

郭东明 大连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院士/沈鼓-大工研究院副院长

王晓放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材料能源学部书记/教授

贾振元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材料能源学部部长/教授

姚伟岸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院副院长/教授

孙红新 大连理工大学科研院/副研究员

王跃方 沈鼓-大工研究院力学室/教授

刘艳 沈鼓-大工研究院气动室/教授

邓德伟 沈鼓-大工研究院材料室/副教授

李宏坤 沈鼓-大工研究院机械室/副教授

会议由王学军总工程师主持。主要为四部分:第一,由院长助理律国军代表研究院做工作汇报。律助理作了大工研究院成立七周年的回顾、2012-2013年的工作总结以及大工研究院自上次院务会议以来的有关工作汇报。重点介绍了重大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沈鼓研发中心(大连基地)建设筹备的调研情况,同时提出了研究院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第二,由研究院四个课题组的老师做科研项目的汇报。四位老师结合图表和数据,简要的介绍了2012-2013年的项目工作,得到了集团和学校双方领导的好评。第三,研究院的老师,沈鼓相关部门领导,学校各院系和部门领导进行了讨论发言。大家一致认为,研究院成立七年来,工作卓有成效,在社会和企业中均显现出重要意义,开创了校企合作的崭新模式。第四,研究院院长苏永强,副院长郭东明和副院长王学军从沈鼓-大工研究院长远发展的眼光出发,高度肯定了研究院校企合作的模式,进一步探讨了研究院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研究院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校企领导通过本次会议在诸多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纪要如下:

一、大工研究院的定位与发展规划

大工研究院经过七年的运行,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发展方向的确定迫在眉睫。大工研究院的基本职能是为沈鼓未来产品的开发,以及产业和产业链的延长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更多的为社会提供技术支持。大工研究院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依据是沈鼓未来的发展规划,由王总组织集团科技管理部、相关部门以及大工研究院专家、教授共同提出。根据集团的未来五年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大工研究院的未来五年规划,作为沈鼓技术规划的子规划。大工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院的科研人员也应具备国际先进水平。集团应明确沈鼓、大工和交大三个研究院的分工,确定大工研究院与集团研究院在科研方向和科研课题上的分工问题。

科研项目和课题方向的确定对大工研究院发展至关重要。研究院应密切围绕企业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攻关。紧紧围绕沈鼓新市场开发,做好科研的前期准备。确立科研项目应考虑在企业上的应用。做好大工研究院的顶层设计,即各课题组科研项目三到五年的长远规划。重大科研基金项目要围绕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实际,不符合要求的即可终止。

二、大工研究院的组织结构调整与完善

重新梳理、健全大工研究院的组织机构,设立理事会,成立技术委员会。将大工研究院的课题组升级为科研部。研究院设立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职务,集团总工程师即为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院的领军教授、专家可为副总工程师。

大工研究院成立科研转化委员会,专门负责推广科研成果转化。

三、大工研究院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

依托透平公司和大连理工大学进行所需高端人才引进。国内外招聘要做到灵活有效,定位准确。同时,继续面向大工和国内其他高校吸引高端人才,并邀请企业中有经验的中高层研究人员与研究院进行深入交流。

同时加大自身培养力度,加强对沈鼓员工的培养和考核。员工的工作应与工厂产品有机结合。研究人员应接触世界领先水平,老师可提出国内外交流需求。确立大工研究院培训计划,培训应多元化,善于利用学校资源。为提高员工专业素养:1.研究院内部定期的学科交流。2.与集团研究院和设计院等部门的交流。3.为便于异地交流,建立视频会议系统。研究院要成立研究院老专家工作室,通过签协议的方式,带领团队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当取得一定成果时给以奖励。

研究院的各位教授专家要本着“高位思考,本位做事”的工作态度,站在工厂全局的角度,多对沈鼓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凝练和提升。

修改完善研究院的奖励政策。针对大工各院系承担沈鼓项目,建立激励政策。大工研究院内部,根据课题承担情况和岗位状况,制定研究院内部的激励方案。

四、沈鼓研发中心(大连基地)建设

从企业发展角度出发,根据《项目建议书》,进一步规划基地建设。继续调研大连生态城,了解相关政策、周边环境状况、办公生活条件、实验场地的选址、写字楼的选择、住宅公寓、租用或者购买的费用。进行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以及考虑实验室的设备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

五、大连透平机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运行

大连透平公司是研究院运行的支撑和主体,同时也是人才招聘的依托。透平公司应按市场化运行。研究院获得收入两个渠道:1.集团划拨运行费用,可采取跟透平签订合同的形式,量化到科研项目。2.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作价卖给子公司。重新梳理大连透平公司的股东。

同时,会议提出,研究院应在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报奖方面与大连市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并与大工各院系扩大交流合作,调动院系更多资源,做好协同创新平台,争取国家级水平的项目;会议对教师的职称问题和科研奖金的发放提出了解决意见。

会议最后,苏总向与会人员简要介绍了企业现阶段面临的技术难题,向各位研发人员提出殷切希望。

沈鼓-大工研究院

2013年8月28日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邮编:116024